治建设。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、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,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。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健全完善各项制度,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。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4次,专题培训研讨7次,成立学院领导干部宣讲团和“基层党组织书记+教师骨干+辅导员理论宣讲团”,开展宣讲20余次。
2.统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。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,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。围绕“匠心树人”党建品牌,打造坚强堡垒“模范”支部。围绕专业特色开展品牌创建,形成“琢石党建”“匠心机电”等一批党建品牌。以星级化“亮晒比”为抓手,把党支部建在专业群上,激励党员创先争优。2个党支部获评市级坚强堡垒支部,1个党支部获评自治区坚强堡垒“模范”支部,1个党支部获评自治区“样板支部”。
3.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。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,举办处级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培训班、科级干部2024年度素质提升培训班,参训人员162名。动议调整干部4批次,完成2批次干部试用期满考核,配合开展全区组织系统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成效“回头看”、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轮巡视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工作。开展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查工作,随机抽查1次、委托查核2次。首次开展聘期教职工奖励,记功6人、嘉奖28人。
4.坚决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。充分发挥四级网格管理作用,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,学院党委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3次,召开意识形态工作调度会2次,开展意识形态校内巡察1次。加强学院报告会、研讨会、讲座、论坛等活动管理,举办各类讲座、报告会20余次。加强对校园官网、微博、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监管,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。
5.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各领域、全过程,明确重点任务及责任清单,学院党委专题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2次。牵头召开全国职业院校党建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研讨会。挂牌成立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。获批自治区和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(培育)基地,与内蒙古大学签约开展合作共建活动。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,完善大统战工作机制。常态化开展“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群众教育,精心组织“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”系列活动,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。
(二)注重内涵体系建设,办学治校水平全面提升
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持续推进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1.专业建设结构不断优化。紧扣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,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,打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“金专业”,新增材料工程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、光伏工程技术3个专业。立项培育煤矿智能开采技术、新能源汽车技术、煤炭清洁利用技术3个院级专业群,积极申报自治区专业群建设。新能源汽车技术、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先进职业教育(SGAVE)合作项目有序推进。现开设的专业与鄂尔多斯重点产业链匹配度达97%。
2.教育教学质量成效显著。巩固拓展招生渠道,录取新生2649人,计划完成率达99.42%,新生报到率达98%。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,走访企业120家,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6.48%。申报自治区2024年“工匠班”5个,培养学生600多名。完成14个1+X证书试点,1451名学生参与培训考核。344名学生被14所本科院校录取,录取率达57.5%。
3.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提升。通过“暖城之邀”引进博士、硕士研究生44人,聘请32名企业技术骨干、行业导师等担任兼职教师,兑现人才专项资金448万元。建成教师企业实践基地11个、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1个、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5个。关注青年教师成长,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,新老教师结对互助,提升教师综合素质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发布师德师风建设负面清单,实行师德失范行为“零容忍”,营造廉洁从教良好氛围。
4.产教融合深入推进。推进内蒙古现代化煤炭开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5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,与市内各旗区、园区及151家企业开展合作。与西安科技大学、内蒙古科技大学、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、土默特左旗第一职业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,新增校企合作企业15家。加强国际交流合作,与蒙古科技大学额尔登特综合分校签订备忘录,加入中国—蒙古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联盟、中国—白俄罗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联盟。
5.科研创新能力日益增强。获准立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1项、自治区“十四五”规划项目17项、市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项目33项,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48项,签订横向合作项目5项。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,启动建设机器人与节能技术创新中心,建设科技兴蒙计划项目实验室1个。“优势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”获批市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项目。
6.社会服务效能充分展现。开发11个方面74个专题211门培训课程,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1.6万人次。完成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近1万人次。“化工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及安全技能提升培训项目”、“非遗文化皮雕技艺传承培训项目”获全国首批优质培训项目。建成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,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。推进成人学历教育,电大分校正式更名为鄂尔多斯开放大学,在籍人数达4000余人。设立达拉特旗老年大学等8个教学点(中心),开展社区老年教育1000余人次。与准格尔旗、乌审旗、市农牧局、鄂尔多斯市水投控股集团等签订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,助力服务乡村振兴。
7.学生管理服务扎实有效。开展“两联四进”活动,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系部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师生,走进课堂、宿舍、活动场所、实习企业,解决急难愁盼问题。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,助学金受助学生累计2945人次,发放助学金982.85万元,为989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业务。持续完善五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,组织参加心理健康专业培训3次,参与人数125人次,完成2024级新生心理测评系统基础数据校订与录入工作,测试人数4426人次,测试完成率99.81%。春秋两季征兵预参军报名人数328人,53名学生光荣参军入伍。
8.校园建设稳步推进。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和应急预案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“三管三必须”责任要求,开展消防安全设施和安防设施升级改造工作,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。加强食品卫生监管,建设食堂一卡通系统,实行领导干部陪餐制度,全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。投资4.85亿元,开工建设3栋学生公寓、1栋人才公寓、1栋餐厅及1栋研究院。投资1.6亿元,开工建设汽车产业实训中心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规范文化景观建设,打造特色文化品牌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举办6期劳模工匠大讲堂,建设1处工匠文化园。开展文明校园“三创两争”活动,组织“桃李节”“圆梦鄂职”等系列活动,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。
上年度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情况。2023年度学院领导班子存在的“专业群建设整体推进较慢,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成效不够明显”和“‘双师型’教师队伍建设需持续加强”的问题均已整改完毕。
(三)持续加强作风建设,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
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,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不折不扣抓落实、雷厉风行抓落实、求真务实抓落实、敢作善为抓落实。
1.严格规范决策。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,严格落实《“三重一大”事项集体决策制度》,确保重大事项决策、重要人事任免、重大项目安排、大额资金使用均通过党委会议、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,确保各项决策高效落地。全年共召开党委会议19次,院长办公会议13次。
2.深入调查研究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,研究制定具体方案,明确调研课题、方式方法和工作要求,每个部门的环节干部确定1个调研课题,深入实际、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全面查找党的建设、教育教学等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,深入分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因地制宜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举措。
3.持续转变作风。大力弘扬“四下基层”优良传统,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细则精神,坚决纠正“三多三少三慢”现象,强化求真务实作风,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。驰而不息纠正“四风”问题,在元旦、春节、中秋、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,向全体教职工发出廉洁提醒,开展专项检查,促进教职员工廉洁过节、廉洁从教。
(四)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着力打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
严格履行管党治党责任,持之以恒正风肃纪,驰而不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,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
1.持续强化政治监督。认真落实学院党委主体责任清单、领导班子成员“一岗双责”清单和纪委监督责任清单,持续跟进监督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院的贯彻落实情况,开展监督检查2次,更新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、廉政档案34份,重点审查党员领导干部遵守政治纪律、政治规矩情况,形成精准“政治档案”,出具廉政意见回复函35次224人。
2.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。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党纪学习教育3次,领导班子以上率下、带头示范,以“关键少数”引领“绝大多数”,确保党纪学习教育见行见效。制定印发《学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》,细化18项具体措施,组建宣讲团队4个,开展案例解读培训27场次。各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103次,开展警示教育30场次,开展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25场次。
3.积极做好专项整治行动。持续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,针对排查发现的重点问题,建立台账,分类督导,落实责任,限期整改,10个问题均已整改到位。规范管理处置问题线索,受理问题线索5件,其中立案1件,初核办结1件,给予批评教育2件,转人事处办理2件。
4.不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。组织开设“清风讲堂”,通过举办专题培训、上门送课等形式,变“单向宣讲”为“双向输送”,实现纪律教育“精准滴灌”。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和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,打造廉洁文化广场,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。